返回

靖难攻略

关灯
护眼
第373章 好事不断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不过朱棣明白是什么意思。

    朱高煦口中的吨他也知道是什么单位,一吨为一千斤,一千斤土化肥能照顾二十亩地。

    “九百万亩……”

    朱棣呢喃着这个数目,只是稍微细算便明白这土化肥的好处。

    九百万亩看似不多,可九百万亩土地都增产百斤,这就是六百万石粮食了。

    “这东西,给军屯田用如何?”

    有了好东西,朱棣第一想法就是给军屯田用,毕竟大部分军屯田的产出依旧全部上交五军都督府,而这样才能实现朝廷的利益最大化。

    “儿臣的意思是,将土化肥直接分发给苏湖松三府的百姓,然后就地征税、买粮。”

    朱棣的想法朱高煦也想过,只是他认为将土化肥分摊到军屯手中实在太分散了。

    可如果要把军屯土地集中,那无疑难度更大,波及的百姓更多。

    既然如此,干脆还不如把某一地区划分出来,方便管理。

    至于这个地方,朱高煦则是选的是苏州、松江二府。

    一来这二府的水患已经被治理大半,二来则是这里距离南洋、长江、运河都足够近,三来则是这里的粮食亩产高,耕地足够广袤。

    苏州、松江二府地理上连成一片,是江南地区最富饶繁华之地,仅松江一府,岁赋京师至八十万石,是天下闻名的产米区。

    二府有百姓近三百万口,耕地一千四百万亩,同时也是亩产极高的地方,平均每亩二石。

    在如此气候、地理、人口条件下,无疑是集中使用土化肥的最佳地方。

    “你要用苏松二府,就得着手丈量耕地了……”

    听到朱高煦要将苏松二府拿来做土化肥示范区,朱棣话里有话的提醒起了他。

    作为江东六府中除应天府外最繁荣的两个府,苏松二府在拥有大明4%人口的同时,还掌握着大明10%的田赋,因此它们不仅有繁荣的经济,还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凡是朝中说得上名字的官员勋臣,几乎没有一個人是不在苏松二府购置田地、宅院的。

    也正因如此,苏松二府的耕地划分才会容易出现问题。

    二府的问题在于,耕地数量没有问题,但耕地质量问题很大,户口划分问题更大。

    要动苏松二府,就等同在动庙堂之上大部分人的蛋糕。

    “渤海出身的人,儿臣能说服。”

    朱高煦作揖躬身,朱棣闻言略皱眉头:“俺……”

    他沉吟半天没说出一句,末了看了看朱高煦后才道:“俺帮你说服他们,同时会让纪纲和陈瑛帮你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