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关灯
护眼
起势 第五十章 波斯局势的变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里人及其他。

    第一波射击永远是最有效的,因为每个人都做好了射击准备,而射击过后腾起的硝烟会模糊视线,重新装填弹药后容易迷失方向。

    纳迪尔利用骑兵的拖延战术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在高于河谷地势的塔尔山山坡上提前部署了重型火炮和轻型骆驼火炮(即小黄蜂)。

    纳迪尔亲自带领主力部队紧密聚集在火炮下方,严令保持安静、克制火力,直到帝国军队进入火炮射程范围,身体尽量贴伏地面,没有他的命令决不许开火。

    早在数年前,重新恢复统治的萨法维王朝因为暂时腾不出手来对付他,曾想以政治手段来收服纳迪尔,任命他为马赞达兰总督,并要求他来伊斯法罕觐见阿巴斯三世。

    如此雄厚的本钱,纳迪尔自然也生出几分野心。

    据悉,在阵中督战的伪沙阿塔赫玛斯普二世曾力劝纳迪尔对败退的帝国军队予以衔尾追杀,一鼓作气打到伊斯法罕,推翻阿巴斯三世的统治。

    眼看帝国军队靠近了,纳迪尔军的火炮从山间开火,瞬间炮火轰鸣,无数的炮弹直接砸入帝国军队的中心,结果造成帝国军队紧凑的队形中“数百名士兵像黄瓜一样断成两截”,首尾不能相顾。

    可能是为了避免齐国人的势力在这次平叛战争当中,顺势又延伸至呼罗珊地区,阿巴斯三世接受宫廷中“有识之士”的建议,决定不借助齐国驻军的力量,完全以帝国新军和各地征召的武装部队为主,实现该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

    部署完毕后,进军并征服呼罗珊之路已经呈现在加耶迪的眼前,帝国的最高荣耀、沙阿的封赏也将在他胜利班师后逐一实现。

    此前,那些来自阿富汗和布哈拉的部族来投顺只是畏于纳迪尔的军事威胁,不得不选择与他合作,奉献出部族里的战士供他驱使。

    但就在波斯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抗大潮当中,还是有数股地方势力成功地站稳了脚跟,并随着阿富汗人势力在齐国人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后,逐渐坐大,成为威震一方的地方“强藩”。

    更让萨法维王朝忌讳的是,这个纳迪尔居然还收留了伪沙阿塔赫玛斯普二世,还以他的名义不断招降收纳周边“不服王化”的地方武装和部族武装,并将他们的触手延伸至塞姆南、戈莱斯坦、马赞达兰和亚兹德等几个周边省份。

    在这场战斗中,固然是纳迪尔选择了正确的战略和有利于己方的战场,但持火枪的步兵和重型火炮是纳迪尔军的致胜关键。

    数百匹马和骑士应声倒下,在地上苦苦挣扎,后面的骑兵则踉踉跄跄进入弥漫着硝烟和尘土的战场。

    未几年,纳迪尔还不顾帝国诏令,带兵攻入阿富汗和布哈拉汗国,收降部族数十万,不仅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还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军事力量,隐隐形成与帝国中央政府割据对抗的局面。

    为什么?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很年轻,恣意挥洒青春和热血,也许还有对纪律的恐惧和对战利品的向往——将军允诺,一旦击败纳迪尔,攻占呼罗珊,将会让士兵们“放松”一段时刻,用于收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