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陈总的福,最近农资卖得很好。”洪中举了几个例子,又从包里摸出了烟。
“烟就不抽了,刚丢掉。”
陈家志问起了农资店的具体情况,除了菜场的业务,友谊农资对外的种子、播种机、纤维杆等等都有了起色。
“种子的利润很不错,你上半年种的中椒5号,我这个月也卖得很好,其它像你推荐的四九菜心、油麦菜、上海青等等也都卖得还不错。”
“难怪你气色这么好。”
“嗨,也多亏了江心菜场。”洪中笑了笑,说道:“现在我遇到了较大的客户,就带他们来江心菜场现场看效果,周边的小菜农呢,我就让他们自己来菜场看,远一点的我还从你老婆那要了照片。”
照片的事陈家志有听李秀提过,打趣道:“那你是不是该给菜场宣传费?”
“都是一家人,提这个干嘛。”洪中嘟囔道:“我给菜场提供的农资价格是越来越低了哈。”
这一块确实没得说。
在农资成本的控制上,借着体量优势以及技术改进,菜场的亩均成本在逐渐下降。
不过化肥和农药仍是痛点。
洪中从国内买化肥一般是二手或者三手货,从国外进口有关税成本,价格都不便宜。
两人讨论了一会儿,这是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
“有机肥不在管控范围内吧?”陈家志提出了个方向,“也许可以试试这方面。”
“嗯~”洪中沉吟着,觉得可行是可行,单是江心菜场每年需求的有机肥就不少。
“但我去哪找肥啊?总不能去开个厂吧,开了厂原料又从哪儿来,再去开个养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