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于是亲率数名骑兵,前往回纥营中谈判。
最终,回纥统帅被郭子仪说动,与之达成共识,两军合力,大破吐蕃。”
[死得好!
这老贼,活该!
老天开眼啊!
]
[这郭将军当真是有勇有谋!
]
[是啊,单骑入敌营!
这是何等的胆魄!
]
天幕下,赞誉之声四起。
李世民听闻此事,也不由得赞道:“这郭子仪有勇有谋,临危不乱,确是国之栋梁!”
“是啊,”
李今越点头,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郭子仪一家,满门忠烈,皆是英雄。”
李世民立刻捕捉到了她话中的深意,再联想到她之前提及安西军时那复杂的眼神,心中已然明了,接下来要说的人,恐怕与郭家有关,且是安西局势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同年十月,杨志烈遇害的消息传至长安。
唐庭以河西旧将杨休明,继任其位。
同时,采纳了郭子仪的建议,遣使巡抚河西,并在凉、甘、肃、瓜、沙等州重设长史。
而正是这一道旨意,将一位鲜衣怒马的青年,派往了安西。
而这位青年,正是郭子仪的子侄,郭昕。”
李世民心中一动,果然。
“虽是如此,但此时与长安解围的喜讯相反,此刻河西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了。
吐蕃攻克凉州后,即刻挥兵西进,先后攻破甘州、肃州。
杨休明被迫将河西节度使的治所,迁往了沙州敦煌。
并向安西四镇求援兵一万,但不知是何原因,在这封求援信出后却不知所踪,”
“三年后,大历二年,杨休明在沙州病故,周鼎继任河西节度使。
而原本由河西节度使兼任的伊西北庭节度观察使一职,则正式封给了实际掌控北庭事务的曹令忠。
在此后漫长的十年间,安西的将士们,便是在这般四面楚歌的绝境里,一边苦苦抵抗着吐蕃的进攻,一边日夜期盼着大唐的王师西来。”
“期间,唐代宗为鼓舞守土将士,派遣使臣绕道回纥,给安西将士们带去了一封《喻安西北庭诸将制》。
又三年后,赐北庭曹令忠国姓,赐名李元忠。
至于诏书的详细内容,我就不念了。”
李今越顿了顿,声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
“简单来说,这封诏书,开篇便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