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后,他就想过亲自返回长安,向李隆基当面请罪,详细陈述战况与对策。”
“可李隆基呢?他根本不给封常清这个机会,直接派了个宦官,在中途就把封将军给截了回去。”
李今越的血压再度升高,对着李隆基又是一通怒骂:“你个娘希匹!
你真是不该信的你全信了,该信的人你是一个也不信啊!
你但凡让他回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话说清楚,也不至于做出这等自毁长城的蠢事!”
随即,李今越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声音变得低沉而悲伤。
“在被截回之后,封将军或许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他立刻挥笔,写下了一份奏表,想要呈给李隆基。”
“而当边令诚带着李隆基那道敕令回到潼关时,封将军的脸上,更是没有丝毫惊讶。”
“他没有交代后事,也没有给家人留下遗言。
他心中所想的,依旧是家国大事。”
“他将那份早已写好的奏表,郑重的交给了边令诚,恳请他一定要将这份奏表,交给李隆基。”
说到这里,李今越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转头看向李世民,轻声说道:“二凤陛下,我给您读一段吧。”
李世民闻言,紧握的双拳微微松开,闭上眼,重重的点了点头。
刹那间,光幕变幻,封常清那封绝笔《谢死表》,以苍劲的笔迹,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而此刻,李今越的也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轻声诵读起来。
“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
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
“………”
“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
“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
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
李世民听着这份字字泣血的《谢死表》,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他死死的瞪着地上那个不断哀嚎的身影,眼中的杀意几乎要凝为实质。
李今越咬牙切齿地问道:“李隆基,你对得起封将军这样的忠义之士吗?你对得起那些为了大唐战死的将士们吗?封将军率领六万新兵为大唐屡败屡战,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与高将军退守潼关,那也是为了成为大唐的最后一道屏障!
可你……你就是这么报答他的吗?!”
随即,李今越强压着火气,继续说道:“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