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子描述病史开始,比如“近两个月来手指出现阵发性剧烈疼痛,接触冷水也会诱发疼痛”。
再到用棉签进行触痛点测试,最后用简易止血带做加压试验。
至此,疾病答案几乎完全确定——甲下血管球瘤。
这是非常典型的一种疾病,但问题在于,别说是在六百年前的明朝,就算是放到现在,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依然非常有限……
原因无他,这是一种少见病、罕见病,甚至很多普通基层医生,可能整个职业生涯都未必能遇到一例。
医疗领域不仅有专科细分,还存在经验性诊疗的局限——若此前从没接触过这种病例,自然无从认知,更别说诊断。
诊断非常明确,病例症状也极其典型,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这种疾病。
古代医生缺乏对这个疾病的认知,这正是朱标两个月来被反复误诊的根本原因。
记得当时第一次见到这种病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初出茅庐的规培生,带教老师将这种疾病总结成诊断公式,要他深深刻在脑袋里:
(手指/脚趾甲)间歇性剧痛+压痛+冷刺激痛三联征=甲下血管球瘤。
为了更精准诊断并判断病变血管球瘤的大小、数量及形态,吴桐需要对软组织肿物进行彩超,从而验证判断。
“我需要彩超,要快。”
【您已成功兑换五分钟超声检测,现已将此功能发放至您的眼部及视神经,成像质量为最高画质,剩余生命-10h,祝您使用顺利。】
下一秒,吴桐只觉眼前炫光闪过,直刺得他用力挤上了眼睛。
待他再睁开眼睛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