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没了他找麻烦,朱高煦那边也进展的很快,在亦失哈的帮忙下,三百涉及铸钟、冶铁、采矿、木工、泥瓦石匠的工匠很快被找齐。
对于他们,朱高煦也是给出了合理的俸禄,只要求他们前往吉林船厂五年,每年给予工钱二十贯,五年期满后便安排他们南归。
可以说,这比强行充为王府工匠容易接受的多,三百工匠也只当是出远门打趟工罢了。
相比较工匠,护卫军那边就困难许多了。
工匠还能回家,但护卫军必须举家迁移吉林。
即便朱高煦在戌字百户威望甚高,可涉及家人未来,不少兄弟还是三五成群的上门与朱高煦道了歉。
便是朱高煦以为会陪自己去吉林的小旗官武章一也上门道歉,不由让他有几分失落。
至腊月二十,护卫军入伍者也仅有三百四十余人,距离满编的五百还差着一百五十来人。
这群人里,有三百二十来人尽是其它在京十一卫的人。
由于其中二百来人皆是独身,所以拖家带口的现象倒也不多,不过这也在朱高煦意料之中,毕竟有了家庭的人是最不容易迁移的,而且也不在朱高煦的考虑范围内。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高煦一直在等,既是等五百护卫军满编,也在等杨彬把钱送来,最后则是在等他想要等到的人……戌字百户官王俭。
“爹!”
狭小的院里,当一个三四岁的娃娃在一个男人里叫着“爹”时,抱着他的那个男人也伸出手捏了捏娃娃的脸蛋。
这院子很小,不过六十来平,却拥挤着一家六口人。
由于南京冬季阴云较多,几个屋子几乎见不到光,所以他们一家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