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樽,如今已经在奉天门外候着,等待陛下传见。”
“传他上来。”朱元璋不假思索的开口,门克新也作揖应下,随后命人去传张樽。
约两字时,朱元璋便看到一名武官被人带着穿过奉天广场,往奉天殿上来。
不多时,那人便来到了奉天殿门前,并五拜三叩道:“百户官张樽,参见陛下,陛下万福安康……”
“那帖木儿国,国力如何?”
朱元璋脑中还记得朱高煦说过,帖木儿有民两千余万,兵马数十万,因此他想知道是不是朱高煦那小子胡诌。
“臣与国使一路西行,越往西便越为繁华,那撒马尔罕人口丝毫不亚于苏松等府繁华。”
“其麾下兵马,虽说不如国朝明甲俱全,却也能将锁子、明甲装备其军,依臣这一路过去,所见兵马便不下数万。”
“据其官员所说,其最精锐兵马还在外征战,控弦之士便不下三十万。”
“此次他们不仅扣押我朝国使,还将西边的鲁迷(奥斯曼)国国使一同扣押,以示其国强大。”
张樽诉说着自己这一路所看到的一切,而他口中讲述的种种,也让金台前的六部尚书、五军都督等文臣勋贵紧皱眉头。
单一来说,帖木儿官员或许是在夸大自己的实力,但对于大明朝来说,刚刚将蒙古人赶回漠北的他们还未享受几年太平,如今突然又冒出这样一个强大的蒙古人国家,饶是他们足够有自信,那防范之心却不敢松懈。
更何况,当年渤海郡王朱高煦在武英殿为傅友德、冯胜开罪的说辞,基本朝中正四品以上官员都有所耳闻。
现在扣押使臣这事情被朱高煦说中了,那帖木儿是否会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