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难以挑剔,也难怪自家便宜爹上位后不管怎么摸黑,都难以抹去老朱对自家便宜大伯的宠爱。
当然,即便这其中有不少人病逝,可朱允炆要是好好干,那保底也是一个治世等着他开创,只可惜他缺心眼。
“吸……”吸了一口气,朱高煦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他真的很嫉妒朱允炆。
换做是他,如果老朱肯为他这么铺路,他起码能让大明的国力强盛一倍。
只是这一切都化作了无,靖难之役到现在,从渤海到真定,已经战死了不少于七万人。
这些兵卒若是交给一员大将,配给足够的物资,那足以灭亡一国,可现在却纷纷死于朱允炆的愚蠢。
“殿下,我们还去锦州吗?”
亲卫百户官见自家殿下看完捷报,当即上前询问。
“不用去了。”朱高煦摇摇头,目光平静,思绪却在飞转。
眼下南军遭受重创,即便派遣得力将领,也起码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将真定那六七万人重新整训一遍。
而且按照历史上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思路,恐怕现在已经在复起洪武朝的老将,并且调动了整个南方的兵马。
自己要等的机会,应该很快就来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辽东水师的将领从何处寻觅……
时局已经不同,自己更不是当初那个只能带四五千人小打小闹的渤海郡王了。
历史上朱允炆在耿炳文战败阵没后之所以催促李景隆冬季北上,原因是要及时解决朱棣,为大宁运送粮草,以防大军缺衣少食,投靠朱棣。
可眼下,没有了大宁和辽东这两处纯投入的地方,尽管从军事来看,无法继续做到对燕军四面包围,但从经济来看却是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