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看似传统派在殿阁之中人数最多,但实际上庙堂之上依旧是渤海、新政为大。
“陛下,臣举荐翰林院学士杨荣!”
陈昶也知道他这么说会让自家陛下失望,可奈何大明疆域太大,稍微有才干的武官都被派往边塞了,朝中大多都只是一群从边疆退回来养老的武官,指望他们进入殿阁,那不是丢人么……
对此,朱高煦心知肚明,故此才开口道: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大明朝便在硝烟与鞭炮声中走入了洪熙六年。
在唱礼声中,朱高煦走到殿后更换常服,乘坐步舆往武英殿赶去。
由于朱高煦改常朝为十日,而他又只接见六部尚书及六府都督,故此众人不免担心起来。
朱高煦突然补充了一个徐硕,而这個名字让殿内的王回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但又迅速低下头去。
“传旨,令徐硕年后启程入京,赵轨升授云南左布政使。”
话音落下,朱高煦便起身离开了龙椅,群臣见状山呼万岁。
“陛下,臣举荐翰林院学士杨溥!”
正旦节这日,大明绝大部分的地方都较为寒冷,而其中能被称呼为闷热的,便只有云桂广东及南部的交趾、南洋各宣慰司了。
朱高煦将目光投向人数庞大的武官群体,而这样的举动让群臣愕然。
“陛下,臣举荐御史薛瑄!”
复设殿阁大学士,并非是为了争斗权力,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可以时时刻刻与朱高煦沟通的平台。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