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了将近一个星期,边设计边实验,这才搞出一坨侃侃够用的炮架。
这是一坨巨大的铁墩子,就是一个圆盘型底座,底座上插着两个铁柱子,高射火炮就架在铁柱子中间。
这个底座可以让火炮垂直瞄准90度,但是没办法左右瞄准。
搞个高低瞄准结构就非常复杂了,根本加不了左右瞄准,想要左右瞄准,就需要至少6个人一起抬起炮架,然后左右搬运瞄准。
这一门炮,炮架重量就超过300公斤,比火炮还重,整体500公斤出头,它的瞄准极其缓慢,几乎只能攻击定点目标,而且几乎没有机动性。
哪怕李秦武给它底座装了4个轮子,可想拉着炮跑也需要地龙兽或食人魔上。
弄好了火炮,李秦武还设计了锥头弹,直接浇筑一个长条形锥弹头,然后拿车床修边。
锥头弹风阻比原始的圆弹丸要好,飞的更远,弹道更平直。
他倒是想直接上马尖头弹,但那个尖尖还蛮难加工的,敌人立马就要来了,李秦武没有过多时间搞研究,必须立马扩产,就弄了锥头弹。
高射火炮还只有一次射击机会,它的炮管有2米长,加上膛室,加上炮架高度,差不多是要给3米的炮管上弹。
人给3米长的东西上弹有多困难不消说,更何况,高射火炮40mm小水管,几乎要往里面怼进去90mm火炮的发射药,单是到火药这个流程就要几十秒。
总之,这是一坨无奈的武器,在低技术力的情况下,李秦武用放弃机动性,放弃装填速度的代价,制造出了这坨应急产品。
但该说不说,这玩意还是能达到设计目的。
平射姿态下,高射火炮能击中1500米外一块5米×5米的混凝土标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