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问题再提,据说阁部也很头疼啊。”
南北矛盾,是大明的主要矛盾了。
这个问题在国初就有了,著名的南北榜事件,就是这场矛盾在大明国初的体现。
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丁丑科殿试。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
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从这件事后,明仁宗于洪熙元年采纳大臣杨士奇等人的建议,对南北科举分用南北卷,正式规定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录取原则,确定了“南人什六,北人什四”的比例。
南北卷制度,一直都是南方文人不满的一个原因。
但是攻击科举制度,也是在攻击祖宗之法,而且南北分卷也存在平衡地方政治势力的想法,这些议论也只能私下里反对。
这篇文章的立意就不一样了,不谈科举南北榜,而是谈论地方税赋,这下子就从读书人的利益,上升到了百姓负担上,南北之分就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了。
只能说这篇文章深得苏泽“三味”了。
如果不是罗万化了解苏泽为人,知道他不是这种持地方之见的人,甚至都要怀疑这文章是苏泽写的了。
苏泽拿起另外一份报纸,罗万化说道:
“《新乐府报》连刊三文,都是在谈大明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