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如果连消息渠道都被外廷垄断,那内廷就更没有话语权了。
司礼监三巨头只是低调,不和外朝争权,但不代表他们就是软弱可欺,甘愿让出手里最重要权力的。
看来自己还是思虑不够周全。
苏泽越发觉得要推动变革的难处,这是自己有金手指查漏补缺的,如果没有,可能一条利国利民的政策,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不少人。
京师这么多势力,但凡跳出来几个阻拦,事情就办不成了。
改革难啊!
苏泽也明白了,为什么改革先驱都要先立威,然后再用近乎于矫枉过正的方式推动改革。
如果不这么做,怕是连第一步都迈不过去。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只用了100威望点?——
杨思忠拿着内阁票拟过的苏泽奏疏,来到了司礼监。
杨思忠将奏疏交给了李芳,李芳的眼睛眯起来,正准备翻看奏疏的时候,杨思忠又说道:
“李掌印,本官也有一份密奏。”
密奏?
密奏不需要经过内阁和六科,是官员直接向皇帝的上书。
当然,密奏也是绕不开司礼监的。
和喜欢搞秘密政治的清代不一样,大明朝的公文体系,是非常排斥密奏的。
正经大臣谁上密奏啊!
所以大明的密奏,基本上都是一些向皇帝问安拍马屁的奏疏。
皇帝自然也是懒得看这些,大部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