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说,就是推广吏科试,继续推动四民平等的想法,逐步取消举人乃至于整个士人阶级的封建特权。
这些自然不能写在奏疏里。
等到了那个时候,大明也就有了更多体面的高级岗位,也就能分流走这些读书人,而不是全部挤入官场。
而另一方面,海外分流也会形成一个对外的利益集团,将一部分官员的命运绑定在海外。
这样一来,朝廷也不会随意放弃海外利益。
苏泽最后写下了奏疏的标题——《疏通举人铨政壅滞疏》。
但是这一次,苏泽没有直接放入【手提式大明朝廷】模拟。
而是准备先让张思维参详一下,再找高拱商议,然后在朝堂和报纸上吹吹风,试探下士林的看法。
这样的改革,必然事关重大,所需要的威望点也是海量的。
所以这一次的上疏,苏泽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
十月十九日,国子监。
朱俊棠看着正在收拾东西的张纯,焦虑的问道:“明之(张纯字)兄,你真的要放弃贡试?”
“思召(朱俊棠字)兄,苏师帮我指了方向,我准备去澎湖试一试。”
苏泽最终也没有帮张纯谋个富庶地区的职位,而是给了张纯一个建议,澎湖提学。
这个职位也是刚刚设立的,主管整个澎湖的学政。
苏泽单独给张纯分析了这个职位。
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