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小时候随父母逃荒到京师,父母死后就流落街头,没有大名。”
苏泽想了想说道:
“要入国子监预科,还是要大名才行。”
“你既然叫我一声恩师,我就给你起个名字。”
苏泽拿起报馆的纸,写下“文启”二字。
然后又写下“济之”。
苏泽说道:
“文以启智,启蒙求知,文启为名,算是为师对你的鼓励。”
“你出身养济院,又有经世济民之志,就以济之为表字如何?”
孙文启立刻接过两张纸,激动的说道:
“多谢恩师赐名赐字!”
——
其实和孙文启交谈之前,苏泽早就有了开国子监预科的想法。
实学发展到今天,也需要一个大本营了。
苏泽原本的设想,是将国子监变成实学的大本营。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个计划失败了。
国子监疑似学历有点太高了,刚开蒙的读书人才刚刚好。
监生最少也要是秀才,这些都是已经寒窗苦读十几年的读书人了。
如果要改变他们的想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苏泽在国子监讲学时候,听课的贡监生中,五人考上了举人。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