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点什么没有”
彻查贪腐,重掌大权,是朱由校早就计划的。
现如今事情的发展,也没有超出朱由校的预料。
“陛下,二十一人俱已查清。”
魏忠贤知晓自己的机会来了,当即从胸口內袋中拿出一个册子,弯腰递到御前。
朱由校细细看著里面的內容。
好傢伙。
跟刑部递上来的案子,简直就像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案件一般。
就譬如周朝瑞的案子,刑部议罪,议的是家人代收,坐赃致罪,一贯不到。
且周朝瑞自首退赃,按照《问刑条例》规定:“官吏受財,自首尽还官主者,减罪二等,免追夺除名。”
贪污一贯,原本就是刑罚最轻的,仅笞二十,又减罪二等,免追夺除名,意思是罚都不用罚了。
当然...
这个时候有人会有疑问。
我大明朝严惩贪腐,只要是有贪腐,不管是什么情况,不管数额多少,都是罢官的,怎么到了周朝瑞这里,就屁事没有了呢
问题很简单,时代变了。
洪武朝的时候,《大明律》与《大誥》並行,律法严苛,官员受贿 1贯即处死刑並罢官抄家,如空印案、郭桓案株连数万人。
从永乐时期开始,便不再用重典。
到了弘治时期《问刑条例》出现后,律法进一步宽鬆。
万历朝后,官僚体系腐败,受贿罢免制度形同虚设,如首辅张居正虽改革严厉,但其亲信受贿仍被包庇。
虽有法律,但实际执行严重偏离法律,形成“法网虽密,权贵可逃”的悖论。
而魏忠贤的调查中,周朝瑞虽然也是坐赃致罪,但金额却不是一贯不到,而是足有三千两。
按照大明律法,便是周朝瑞自首退赃,也是要罢官,受三年徒刑。
毕竟,到了杖四十以上的罪行,《问刑条例》中的免罢职的律法就失效了。
而魏忠贤给的表册里面,还有人贪污枉法万两之多,按照大明律,那是要杀头抄家的。
朱由校简单的算了算,这些官员合计要退赃的数目,竟有数万两之多。
“这些罪状,可有证据”
魏忠贤是什么货色,朱由校还是知道的。
罗织罪名,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但朱由校可不想落下什么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