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青衿陷阵,士林操戈
东林会馆外。
王纪眉头一挑,显然对孙瑋能够將皇明日报搅黄的方法很感兴趣。
“纯玉,速速与我道来。”
孙瑋看了周围人来人往,说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
“那要去何处”
孙瑋神秘一笑,说道:“首善书院!”
闻听此言,王纪似乎知道孙瑋的方法是什么了。
两人一道,坐轿前往首善书院,
首善书院位於北京內城宣武门內,紧邻天主堂,与象房隔街相望。
其地属士大夫聚居区,距国子监约3里,距贡院不足2里,为进京举子、监生往来必经之地。
此书院为邹元標等东林党人筹建,邹元標、冯从吾等东林学者常在此讲学。
进京的举子、国子监的监生,常在此地盘桓。
王纪也算是大儒,也时常在此地讲学,有不少拥是。
进入首善书院,孙瑋选了一间雅间密室,紧闭房门之后,两人相对而坐。
“纯玉,此地无人,可直言罢”
到了此地,孙瑋也不藏著掖著了,当即说道:“惟理兄岂不闻『釜底抽薪”之计
那皇明日报所用雕版、纸张、油墨,哪一样不是仰赖江南供应
苏州顾氏掌控松烟墨,徽州吴氏独揽澄心堂纸,这两家与东林渊源极深。
只需一封密信...”
孙瑋脸上露出自得之色,紧接著说道:“让江南断供原料,再鼓动国子监生以『禁绝偽报”之名上书废除司礼监的印书局,届时陛下难道还能为几张废纸,与天下士子为敌”
要说,这个世界上,谁最容易煽动,谁最容易上头。
答案只有一个:年纪轻轻的读书人!
年轻的读书人最容易被煽动,是因为他们往往血气方刚、涉世未深,对理想抱有纯粹的坚持,
却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深刻认知。
他们尚未经歷现实的磨礪,容易受到激昂言论的感染,將书本中的道义简单套用於现实,从而在煽动者的引导下,不加辨別地投身於看似正义的行动中。
此外,读书人群体聚集在书院、国子监等场所,彼此影响,情绪极易扩散,形成集体行动的浪潮。
“惟理兄在这些监生,读书人中,素有威望,他们信你说的话,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