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士子亦当以尔等为楷模!“
赵明远眼中燃起斗志,拱手道:“先生教诲,学生铭记於心!这等祸国之事,断不能容!“
陈子瑜也肃然道:“学生愿效仿先贤,以正视听!“
郑世襄更是激动得面色发红:“若能藉此扬名立万,光耀门媚,正是我辈所求!请先生吩咐!”
王纪满意地授须頜首:“好!明日你等便率眾前往皇明日报书局,以清议正俗之名,为民请命!记住,这不是简单的闹事,而是匡扶正义、名垂千古的壮举!”
王纪的一番话,让赵明远、陈子瑜、郑世囊三人热血沸腾。
赵明远当即说道:“学生便去告诉国子监的其他监生,请命一道上书,废除皇明日报!”
孙瑋在这个时候適时提醒,问道:“光靠国子监的监生恐怕不够,你们可认识进京赶考的那些考生”
陈子瑜向前迈一步,说道:“先生,学生认识不少人,这些从全国各地前来京师参加会试,结果因为会试被拖延推迟,不少落魄举子用尽了盘缠,住法源寺、白云观,靠抄经换食,此刻正愤港。
若我等將会试推迟的罪过,安在司礼监的头上,告诉他们,只要打倒了司礼监的几个阉狗,陛下便可提前会试,这些人,必定能够为我等驱驰。”
泰昌元年,新帝驾崩,会试延期,甚至到了今日,会试的日期还没定下来。
居京城,大不易。
滯留京城的举子们许多陷入困境。
这些寒窗苦读的士子本就靠著家中筹措的有限盘缠赴京赶考,有的人家境並不丰裕,本就是计算好日子盘缠的。
如今科举无期,许多人已耗尽银钱,连客栈的房钱都难以支付。
有些举子不得不变卖隨身书籍、笔墨,甚至典当冬衣;更困顿者只能挤在破庙、会馆通铺,靠同乡接济度日。
他们既不甘心就此返乡,又无力长期滯留,每日在贡院外徘徊打听消息,心中焦灼却无可奈何这些人,现在是最容易利用的。
孙瑋颇有异色的看了此人一眼,眼中满是讚赏之色。
这陈子瑜年纪不大,却已经有面红心黑的本事。
此人將来必有一番成就!
“善!”
王纪听完陈子瑜所语,说道:“这是一千两银票,你们拿去支用,不够再来拿,此事办成,来年会试,若我做上主考官,未必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