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联蒙抗金,驱虎吞狼
阿巴嘎哈喇山下的雪原上,一座由土坯与木栅围成的城池静静矗立。
这座城池的城墙不算高大,最高处不过丈余,墙面斑驳,还带着经年风雪侵蚀的痕迹,在汉人眼中尽显简陋。
这便是察哈尔部林丹汗冬日驻跸之地,也是林丹汗名义上的汗国首都,察汗浩特。
“察汗”意为“白色”,“浩特”指代“城郭聚落”,合在一起便是“白城”,可此刻这座城,却被一片灰蒙蒙的寒雾笼罩,透着几分萧瑟。
城池外围,数以千计的蒙古包如同散落的白色蘑菇,沿着山脚铺开。
寒风卷着雪粒掠过,掀动蒙古包的毡帘,偶尔能看到身着厚重皮袄的牧民,缩着脖子从帐篷里探出头,眼神茫然地望向远方的雪原。
那里曾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牧场,如今却因缺粮少草,连牛羊的身影都难以见到。
这个冬天,对察哈尔部而言,与建奴一样难熬。
今岁夏季,建奴因沈阳兵败、粮草匮乏,便将怒火发泄到了察哈尔部身上,突袭了大板城周遭的牧场。
八旗骑兵如同蝗虫过境,抢走了十万头牛羊,烧毁了数百顶蒙古包,还掳走了不少年轻牧民充当奴隶。
那场洗劫,让察哈尔部元气大伤,让本就依赖畜牧业的部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阿爸,我饿……”
一座破旧的蒙古包里,年幼的孩童裹着单薄的羊皮袄,蜷缩在母亲怀里,声音微弱。
母亲只能将孩子搂得更紧,眼中满是无奈。
羊皮袄早已磨得露出了绒毛,锅里煮着的,不过是掺了雪水的野菜汤,连半点荤腥都没有。
这样的景象,在察汗浩特周遭随处可见。
若非林丹汗在被劫掠之后,咬牙拿出察哈尔部的战马,与明朝边境守将换取了一批粮草,这个冬天,察哈尔部怕是要饿死一半人。
可即便如此,那些粮草也只是杯水车薪,分到每户牧民手中的,不过是勉强维持生存的粗粮,想要撑到明年夏天草木返青,依旧难如登天。
按照草原上的旧例,若是冬天过不下去,部落便会集结骑兵南下,要么劫掠明朝边境的村落,要么抢夺其他小部落的物资,以此度过荒年。
往年的林丹汗,也常这么做。
明军防线松散,边境村落富庶,往往一次劫掠,便能让察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