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的就铁饭碗。
反正整个征地挺是顺利。
厂房开始动工建,全生产队的人,没其他的事,都来工地上干活。
去采石的采石,挖土方的挖土方。
或许下上一把子力气,挑土。
工钱还是一块钱一天,管中午一顿饭。
由陈德云来组织施工。
毕竟是队长,在组织施工这块,有着丰富的经验。
不得不说,此时的农村,别看一群农民没有什么文化,能人真的不缺。
建厂房的事情,陈元庆用不着他操心,只需要时不时的看上一下就行。
陈元庆去忙活瓶装酒的事情。
生产瓶装酒什么的,倒是简单,找生产玻璃瓶的厂家定制玻璃瓶。
找印刷厂给定制标签。
一个瓶身标签,一个瓶颈标签。
另外,就是瓶盖了。
至于说如何进行灌装?
现在买机器是不可能买机器的,就人工来呗。
灌装好,盖上瓶盖,贴上标签,一瓶白酒就新鲜出炉了。
还差一样!
总是不能一瓶一瓶的吧,这装卸不方便,运输也不方便。
所以,还得要找纸箱厂订购纸箱。
理论上面来讲,的确挺简单的。
陈元庆带着人,去找到市里的一家玻璃瓶生产企业。
玻璃瓶生产企业是一家国企,规模算不得多大,员工有几十人。
面对陈元庆找上门来,表现得还是相当的热情。
此时,各家企业已经开始逐渐的市场化,或者说叫做半市场化。
有的企业在市场化过程当中表现出来了严重的不适应状态。
这主要和管理层有着很大的关系。
按部就班的来维持现状,很多人都能够做得好,真的看不出个人的水平到底如何。
只有真正的遇到事情了,才是能够直接的看出一个人的水平。
很显然的一点,很多的企业领导水平并不怎么样。
陈元庆和玻璃厂的厂长见了面,要求按照自己的要求烧制玻璃瓶。
玻璃瓶要求烧制两个款式的。
一个款式属于就比较平常的玻璃瓶,这瓶子装的酒,一看就知道,价格不会贵的。
这是陈元庆面向低端酒市场给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