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陈元庆瞅了眼张柳平鬓角的白发,这的确是压力挺大。
也可能是遗传的!
陈元庆见过十几岁的少年,已经有很多白发的。
少白头,何以愁?学业压力是源头!
陈元庆:“春井镇是一个内陆小镇。发展的潜力,本就是有限。张镇长倒是也不必太是逼迫自己,何不换上一个方向,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民生领域,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
“加大民生领域的投资,我们已经是在做了。比如说,我们对镇里农村危房进行统计,给补贴进行危房改造。”
“针对低保户、孤寡老人,我们也有专门的救助。”
陈元庆:“在整个华国来讲,也就华西村能够和春井镇来比比了。”
“和华西村比我们是不想的。”
华西村现在可是走上了神坛,号称天下第一村。
本质上来讲,就是村子变成了企业,大家是股东。
春井镇的话,可不是春井坊酒业的股东。
过去这些年,股东们从春井坊酒业获得了不少分红。
有人将钱给存在银行。
但更多的人,是拿去进行各种投资了。
像是春井镇上的门面,很多就他们持有的。
“陈董,我有一个想法,你帮忙参谋上一下。”
陈元庆:“你说!”
“现在春井中学,名气是很大,除了招收县里的学生,还招收外县的。甚至外市的学生,也来春井中学求学。”
“但春井中学的学位名额有限。”
之前的时候,陈元庆对春井中学班级学生过多很不满意,觉得影响了春井中学的教学质量。
所以,春井中学在压低每个班的学生人数。
一个班就四十个学生。
另外,就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大幅度降低,一名教师正常就上两个班的课。
“而又是有很多的家长想要送学生到春井中学就读。所以,镇里面想对春井中学进行扩建。”
陈元庆:“春井中学附近没有地了吧?”
“镇里是打算将初中部和小学部单独的修建校区。这样,高中部就能够有更多的教室。”
有了教室,就能扩招学生。
至于说老师?
春井中学的待遇好,可是有很多的教师想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