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卫所兵,这些士兵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兵农合一。
但到了明朝中叶,土地兼併严重,卫所军官侵占军屯土地,导致士兵土地被夺、生活困苦,大量军士逃亡,卫所制逐渐崩溃。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卫所的將军们灵活变通。他们让大部分的士兵彻底变成农夫去种地,而將更多的钱粮用来养一批完全忠於自己的家丁。
相对应的,这么高代价养出来的家丁不管是武力还是忠心程度那都不是普通士兵能比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正儿八经的死士,还是能传家的那种。
平日里他们吃著最好的饭食,穿戴最好的鎧甲和武器,银钱女人更是管够。
打仗时主將衝锋他们开路,主將撤退他们断后。这些人只知主將不知朝廷,主將死了就继续效忠主將的儿子,完全就是西方领主和扈从骑士的东方版本。
毕竟在冷兵器战斗中,100个费拉不堪的卫所兵,他是真打不过10个装备精良的家丁啊。
至於其他士兵就彻底没人管了。这些將军们平日里吃空餉养家丁,上司来检查的时候就隨便拉几个壮丁充数。
到了打仗的时候,將军就先让那些壮丁们上去当炮灰,顺便看看情况。情况好就带著家丁莽一波,靠著精锐家丁斩將夺旗一战成名。
至於情况不好嘛,就就带著家丁直接撤,反正那些壮丁到处都是,而这些家丁可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死一个都心疼啊。
这种离谱的军事制度让明军在小规模作战的时候还能打打,甚至是占据上风。但是却让明军完全丧失了大规模的作战能力。
而之所以这种奇葩的军事制度一部分是体制的原因,另一部分也有明军所面对的敌人的缘故。
比方说明军常见的敌人蒙古和南方的诸多土司蛮夷,以及南方的倭寇和海盗。
这些人可不会跟你打大决战,他们可打不起。他们往往靠著小规模精锐部队,依仗著熟悉的地形来回劫掠,你带著大规模的普通士兵根本不可能追上他们。
所以在跟这些敌人纠缠了200多年的大明军人,选择精简部队的人数,並且提高单兵质量这条路也就不奇怪了。
这么多年以来,明军靠著家丁制度,在面对这些敌人的时候都能打的有来有回,最后靠著庞大的体量取胜。
虽然贏的不好看,但是总能贏。
也就是在面对倭寇的时候丟了大脸,但是很快又靠著戚继光给扳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