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晗打算使用WO4的第二种设计模式——脑电波模式。
根据脑电波所产生的磁场,生成她脑海中任何想要的设计。
另一种形式的‘心想事成’。
建设玻璃花房的时候,她选择的是第一种‘自编译模式’,这种模式还从未尝试过。
说实话,她其实对此有一点好奇。
叶晗回到宿舍,拿出笔开始在白纸上规划起来。
2000多平的展览温室,面积很大,植物众多,不可能一次填满,目前她准备打造的有:
1、‘昙花一现’观赏区。
目前有130多盆昙花,数量足够,也是接下来游客观赏的重点。
2、珍贵兰花观赏区。
目前只有5株,但物以稀为贵,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看到这种产自非洲的彗星兰,更不要说是尚未面世的新品种。
起码在W市是独一份。
叶晗以后准备将一些不太常见的兰花慢慢引入到这个区域,打造独一无二的珍贵兰花区。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好几年。
3、睡莲池。
新引进的两种睡莲合计150株,叶晗打算设计成一大一小两个睡莲池,分布在温室前后,方便游客欣赏。
如果能培养出罕见的双色睡莲,那将是十分独特的水景。
目前的观赏区就这三个。
叶晗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三个区最多只能占到展馆面积的三分之一。
加上搭配的其他蕨类、草本植物、造景的山石等等,大约一半左右。
前期来看,也足够了。
毕竟展览温室面积太大,相当于一座小型公园,里面至少能容纳3000-5000株植物,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补足的。
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除了观赏区的规划之外,布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展览温室,相当于为植物构建了一座单独的生态园。
其中不乏珍稀植物,要尽量让植物与环境融为一体,打造更贴近自然的生态环境。
这样一来,内部的各色山石、流水、假山、瀑布等必不可少,土壤肥沃,光照、温度、湿度等自动调控系统也要配套齐全,共同打造适合植物生存的环境。
与此同时,展览温室也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游客步入其中,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