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脚村不大,青石板路绕着十几排土坯房蜿蜒。
唯独村东头的学堂格外醒目。
青砖瓦房,院里栽着棵老槐树,院子旁还摆着几盆修剪整齐的兰草,一看便知主人是个雅致之人。
邵飘萍刚进村子,目光便被这处院落吸引。
他便瞧见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青年人,正在院中带着一群半大孩子忙活。
孩子们围着石碾子、陶锅还有一些东西,叽叽喳喳地提问,口中一声声“先生”喊得真切。
“他就是太渊先生?”
邵飘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太年轻了。
他以为能写出【大国崛起】那般雄文的,定是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或是鬓角染霜的中年学者。
身上有风霜,眼中有星光。
可没想到确实一位青年塾师!
听村里人说,上午时分,学堂都是在教授文理。
怎么如今却在屋外摆弄?
怀着这种疑虑,邵飘萍走近几步,但只是在外面观看,没直接进去打扰。
然后便听到了里面师生们对话。
“香,上而感于天,下而感于地,聚天地之气而生,与万物感应…”
太渊自然看到了邵飘萍,主要村里的人不会这么西装革履的,就算穿了西装也没有对方这股笔直英挺的气质。
但现在还在上课,自然要把课上完再说。
“调香,与制药道理相通,讲究君臣佐使,但只要入此轮回,所有材料都必须先行打碎,欲求最终的清雅香气,必先经这番齑粉火海的打磨…”
太渊指挥着孩子们,分配任务。
有的用石碾子研磨,有的负责捣杵,有的用锅水熬煮……
余小树半捂着鼻子,,皱着小脸嘟囔道:“先生,这螺甲好臭啊!这东西真的能做出香来吗?”
太渊走到陶锅旁,看着锅里沸腾的清水泛起细密的泡泡,笑着解释:“甲片的修行在于煎熬,百炼成香都在火海沸腾之际。螺甲,不随鱼,不从虾,出身贫贱,贵人避之不及,但贵人们所用的香料,却又是源于此。”
话音刚落,李三花举着小手站起来,眼神明亮:“先生,我知道!这是不是就像您以前教的“民惟邦本”?普通百姓就像这螺甲,看着不起眼,却是国家的根本,少了不行。”
“小花这个类比,说得极好。”太渊眼中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