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游说
邱成敏离开之后,江林涛仔细的琢磨了一下这件事,要修这条路,县里没谁会反对,而邱成敏这么爽快的答应和他一起干,这也让江林涛很有些感触,江林涛觉得邱成敏的归附固然有他展示实力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是站在理光县的角度在思考问题。邱成敏才会这么爽快。
这县里的干部绝大多数干部都是本乡本土的,他们当中绝大多数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除了那些的确只想往自己口袋捞钱的人还有一些跟着那些贪污受贿随波逐流的,很多干部还是能够分清楚是非好坏的,其中也不乏有些很有思想、很有能力的人,只是这些人受制于一个保守和不良的大环境,所以一直也是被压抑着,只要自己措施得当,用心去找寻,在合适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人。
想到这里,江林涛不由也检讨着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江林涛意识到自己先前总觉得理光县的干部思想落后,总觉得这里不过是自己仕途的一个歇脚的小站,只要能够做出一番成绩,就从理光这块跳板上跳出去,这种心态也多多少少影响着他的行为。
自己来自未来,现在这世界恐怕不落后于他记忆的东西的人没有,不能老想着别人观念落后,而应该是想着怎么影响他们,把他们纳入自己的这道战壕里。
不能想着当一个在这里挂职两年做出点成绩就离开的过客,那会影响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必须得要让自己彻彻底底的融入进去,要让自己变成一个理光人,如果你老是抱着一种外来人的心态来看待,那在理光也好,在其他地方工作也好,很难得到别人的真心认同。
不过,江林涛也知道,想要修路这事固然是好事,但是想要办成这件事,除了去省里争取之外,县里也得要出一大笔资金,这笔资金眼下县里是没有办法出的,江林涛琢磨了一阵,心里有所想法:那就是把这笔修路的资金和改制给联系起来。
只要是抱着这样一种以理光的利益和发展的态度,他就是要改制,县里那些老革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反对的声音肯定就会小得多。这就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有了这想法还不够,还必须得有一个好的说辞来打消他们的疑虑。江林涛沉思了许久,心里有了定计。
江林涛心里有了一些谱之后,就让邱成敏尽快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往上略微浮动一些,拿出一个切实的预算出来。只有有个预算了,他才好有的放矢的去做工作。
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