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吧,我对海螺的干部情况不熟悉,就不参加了吧……”
郑来怀摆摆手说道:
“我请你参加可不是客气,而是时不我待啊,林涛,『政府』的全盘工作你得尽快抓起来,能不能令行禁止,还得有人拥护啊,当然县委会坚决维护『政府』的权威,林涛,你只管放手展开工作,有什么困难阻力,县委都不会袖手旁观地。”
郑来怀说得冠冕堂皇,实际怎么回事,江林涛岂能不知?既然郑来怀和他玩这一套,他也就笑呵呵的感谢着“郑书记的大力支持”。
江林涛虽然心里挺郁闷,但是江林涛做过党群副书记,深知人事调整是怎么一回事,他也不得不承认,郑来怀这一手很老道,选在这个时间点上,可以说是很巧妙,他初到海螺,连县里的基本情况都还没有完全掌握,干部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而且理由也非常充分:市委一二把手刚刚让两人汇报了工作,也对海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了指示,要扭转局面,从干部着手,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并且廖书记还要郑来怀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来廖书记的‘中流砥柱’的真实意思是要郑来怀保持海螺的稳定,但是郑来怀这般理解‘中流砥柱’,廖书记肯定也不能说什么。
按照惯例,县委书记管人事权,县长管财政权,虽然县长在人事上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特别是经济相关的人选,但是也仅仅是有一点而已,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县委书记,一把手掌握人事权这也是县委书记对县长最大的杀手锏就是人事权,只要掌握住了这个,就等于掌握住了命脉,县长的财政权也就无足轻重了。
特别是郑来怀在海螺经营了多年,本身就根深蒂固,加上邱解放这一倒台,势力更是大涨,恐怕就连市委书记廖奇峰也知道这一点,不敢轻易触动对方,当然并不是廖奇峰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是廖奇峰不愿意在邱解放出事之后,又把郑来怀调走,海螺一时没有一个压得住阵脚的,怕出『乱』子……
江林涛做过党群书记,在理光,熊宜声的处境比他初来乍到好多了,但是在人事上其实发言权也不是很大,理光的县委书记周福来要调整人事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根本就不让县长熊宜声参加,只需把管干部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召集在一起定个调子,然后在书记碰头会上和县长讨论一下,这调门都定了,通常情况下,县长也不好反对。除非出现状况,绝大多数最后在常委会上一研究基本就过了。
郑来怀大方的请他一起研究人事工作,看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