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粗,编出来的篮才结实。”她小声说,像是在跟外婆说话,又像是在跟自己说。
翠娥和翠红对视一眼,悄悄松了口气——只要她还记着这些,就说明心里的劲儿没全散。
那天采了半筐竹条回家,翠仙终于肯坐在炕边编竹篮了。她的手很巧,竹条在她手里翻飞,没一会儿就编出了个小巧的圆形篮底。翠红凑过去看,忍不住夸:“仙儿,你这手艺真好,比镇上卖的还好看!”
翠仙的嘴角轻轻扬了扬,没说话,却加快了手里的动作。
转天一早,林老师来村里送课本,听说了翠仙的事,特意绕到她家。“翠仙,我看你编的竹篮了,特别好看!”林老师手里拿着张照片,是他在城里旅游时拍的,“你看,城里的景区都在卖这种手工艺品,要是你在竹篮上编上姑射山的图案,肯定更受欢迎。”
翠仙接过照片,看着照片里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眼睛亮了亮。林老师又说:“我有个同学在镇上开了家特产店,我可以帮你问问,能不能把你的竹篮放在他店里寄卖。要是卖得好,以后还能长期合作呢!”
这话像一束光,照进了翠仙心里。她攥着照片,手指微微发抖:“林老师,真……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林老师笑着说,“你的竹篮这么好,就该让更多人看到。别因为一次不好的经历,就否定自己的本事,这才是最可惜的。”
那天下午,翠仙就找出了颜料,在竹篮上画起了姑射山的轮廓——她记得山尖的形状,记得山脚下的小河,甚至记得哪片松树林的位置。画完后,她又用细竹条沿着线条编了一遍,让图案更立体。等翠娥和翠红来看时,一个印着“姑射山雪景”的竹篮已经编好了,蓝绿色的竹条配着浅棕色的纹路,好看得让人挪不开眼。
“我的天,仙儿,你这编得也太好看了!”翠红拿起竹篮,翻来覆去地看,“这要是拿到镇上卖,肯定抢着要!”
翠仙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忽然觉得,那些闲言碎语、那些被骗的委屈,好像没那么重要了——她有自己的手艺,能靠这双手编出好看的竹篮,能靠自己赚钱,这就够了。
没过几天,林老师带来了好消息:镇上的特产店愿意寄卖翠仙的竹篮,每个定价八块钱,卖出去后翠仙能拿六块。翠仙当天就挑了五个最精致的竹篮,跟着林老师去了镇上。
特产店老板看到竹篮时,眼睛都亮了:“这编得也太精细了!比我从别处进的货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