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平安村,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褪去了秋日五彩斑斓的盛装,却悄然增添了几分温馨的烟火气息。村口那棵饱经岁月沧桑的老槐树,如今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向天空伸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在那纵横交错的枝桠间,几串红灯笼随风摇曳,那是翠红提前为月底即将到来的研学季精心挂上去的,给略显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
竹编合作社里,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翠仙正带领着村民们紧张而有序地赶制一批小竹篮。她的双手如灵动的舞者,熟练地操控着竹条,只见竹条在她手中上下翻飞,没一会儿,一个带着“平安”字样的精美篮底便呈现在眼前。这批竹篮可不一般,它们是要送去省里手工艺品展会的样品,周明满怀信心地说,如果能在展会上获奖,平安村的竹编就如同插上了翅膀,能够飞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门独特手艺的魅力。
“仙儿,你快来瞅瞅,我这‘平安’俩字编得歪不歪呀?”王婶举着刚编到一半的竹篮,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担忧。上次编竹篮时,她因为一时疏忽编错了三次,所以这次格外小心翼翼,生怕再出岔子,影响到展会参评,给村子抹黑。翠仙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走到王婶身边,轻轻接过竹篮,仔细端详后,微笑着帮她调整了竹条的角度,说道:“王婶,这次可比上次好多啦,进步特别明显。就是这里再稍微拉紧一点,这样编出来的字会更工整、更好看。”王婶听了,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感激地看着翠仙,连连点头:“好嘞,仙儿,多亏有你看着,我再仔细编编。”
正说着,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如同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合作社内原本专注的氛围。原来是第一批研学团到了,二十多个小学生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背着书包,在老师的带领下,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合作社走来。翠红和孙建军也一同赶了过来,孙建军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灯笼,那是他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小礼物,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仙儿,孩子们都盼着体验编竹编呢,你给简单教两句,我先带他们四处熟悉熟悉环境。”
翠仙笑着点头,转身拿起几根提前泡软的细竹条,亲切地对孩子们说道:“小朋友们,大家看,咱们把竹条弯成圈,然后像给小圆环穿衣服一样,一根压一根地绕,可有趣啦,大家快来试试。”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学得格外认真。有些孩子的手指不小心被竹条划了小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