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姑射山飘着桂花的甜香,小零刚把合作社新收的雏菊打包好,手机就响了——是省城“花满堂”连锁花店的陈经理,声音里满是急切:“小零,能不能帮我凑两千束向日葵?下周三就要,客户是大型房企的国庆活动,价格好商量!”
两千束?小零握着手机的手顿了顿。合作社现在有十二户农户,向日葵种植面积加起来不过五亩,就算把所有成熟的花全摘了,撑死也只有八百束。可“花满堂”是省城有名的连锁品牌,要是能拿下这个订单,不仅能让姑射山的鲜花打响名气,还能让农户们多赚一笔。她深吸一口气:“陈经理,您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按时交货。”
挂了电话,小零立刻召集合作社的农户开紧急会议。张婶一听要凑两千束,急得直摆手:“这咋凑啊?我家的向日葵刚开了一半,就算连夜催也开不了那么快啊!”李叔也皱着眉:“要是从外地调花,不仅成本高,还怕客户看不上,砸了咱们的招牌。”
小零看着大家焦虑的神情,心里却有了个主意:“咱们可以分两种规格,成熟的向日葵按正常标准打包,没全开的花苞就做‘预开花礼盒’,附上养护卡片,告诉客户只要放在温暖的地方,三天内就能绽放。另外,我再联系邻村的种植户,看看他们有没有现成的向日葵,咱们按高于市场价收,帮他们卖出去,也能凑一部分。”
“邻村?”小富刚从县城送完货回来,正好听见这话,“我知道清水村有几户种向日葵的,前几天还跟我打听销路,我现在就去联系!”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走,临走前冲小零眨了眨眼:“放心,我肯定把价格谈妥。”
接下来的几天,合作社里一片忙碌。小零带着农户们筛选向日葵,成熟的花要挑花盘饱满、花瓣鲜亮的,花苞则要选鼓囊囊、透着金黄的,每一束都得仔细修剪花茎,再用吸水棉包裹根部。张婶的手巧,主动承担起包装的活儿,还在礼盒上系了用麦秆编的小蚂蚱,说这样更有乡土气息;赵嫂则带着几个妇女,打印养护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工工整整写着“姑射山直供,纯天然种植”。
小富也没闲着,每天往返于清水村和平安村之间,不仅谈妥了五百束向日葵的收购,还帮邻村的种植户制定了采摘标准:花茎必须留三十厘米长,花盘不能有虫眼,连花瓣上的露水都得轻轻擦掉。“咱们不仅要凑够数量,更要保证品质,不能让客户觉得咱们的花掺了‘次品’。”小富把收购的向日葵拉回合作社时,还特意带了清水村的王大哥来学习包装——王大哥看着精致的礼盒,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