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内负责接待的是一位修为在金丹后期的男性修士,一如当年的文中散人,态度温和,想必应该是他的后人。
叶青儿并未显露元婴修为,只以寻常金丹修士的身份,取出了那根约一人高、需要两人合抱的暗紫色石柱。
“劳烦道友,帮忙鉴定此物来历、用途,若能估算其价值更好。”叶青儿语气平和。
那修士见到石柱,眸中闪过一丝讶异,显然察觉到此物不凡。他请叶青儿在雅间稍候,唤来数位阁中专精考古、炼器、符文的老供奉,一同围着石柱仔细研究起来。
鉴定非一日之功,叶青儿便在蓬莎岛暂住下来。
等待的时日里,她心中那个关于如何高效获取东海信息的念头愈发清晰。
海域广袤,单凭一人之力探寻,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海域修士,尤其是那些常年在风口浪尖讨生活的筑基、金丹修士,往往有绘制海图、记录奇闻异事的习惯。
若能结交一批这样的人,建立起一个松散的信息网络,长远来看,益处无穷。
想到便做。叶青儿易容改貌,化作一位面容慈祥、修为维持在金丹初期的老婆婆,每日流连于蓬莎岛的坊市、茶肆、修士聚集之地。
她不再是以元婴老祖的高姿态出现,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甚至有些“乐善好施”的形象活动。
见到散修之间因争夺摊位、或是口角产生纠纷,她便会演技狂飙的笑呵呵地上前调解,三言两语,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
遇到一些看起来心思纯正、勇于探索的年轻筑基修士,她会主动上前,以“道友”相称,论道说法,分享一些不算核心的修行经验,末了,还会“慷慨”地赠予几瓶适合筑基期服用的丹药,或是一两件自己用不上的法器法宝。
“老人家我年岁大了,就喜欢看你们这些年轻有为的后辈。”
她总是笑眯眯地说,眼神温和:
“常在海上行走,风险不小,这些丹药法器,留着防身。
若日后绘制了什么新奇的海图,或是听闻了什么有趣的传闻,方便的话,可与老身通过传音符留个信儿,与老身说道说道,让老身也听听外面的新鲜事。”
她给出的报酬并不固定,有时是丹药,有时是灵石,有时甚至只是一些实用的符箓或炼器材料,但总是恰到好处,不会丰厚到让人心生贪婪,也不会吝啬到让人不屑一顾。
更重要的是,她演得态度十分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