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后,阮时苒的名字彻底传开。
校刊上甚至用了一整个版面报道,标题是:“新生榜,一语定全场。”
操场、食堂、图书馆,走到哪都有人盯着看。
有人是真心佩服,有人则眼神暧昧:“榜不光成绩好,还长得漂亮。”
这天晚自习下课,阮时苒走在教学楼外。
夜风带着凉意,梧桐叶“沙沙”
落下。
背后忽然传来一声:“阮同学。”
她回头,宋斯年站在路灯下,手里拎着一袋子热牛奶,灯影把他拉得修长。
“给你。”
他递过来。
阮时苒愣了一瞬:“你怎么知道我不爱喝凉的?”
宋斯年眼睛微弯:“上次食堂,你把凉豆浆推开了。”
一句话,打破了她刻意保持的疏离。
两人并肩往宿舍走。
校道上有零散的学生,嬉笑声不断。
有人看到他们,忍不住低声:“他们俩……是不是在一起?”
阮时苒没理会,步子不快不慢。
宋斯年忽然开口:“你不怕这些议论?”
“怕什么?”
她淡淡反问。
“怕别人说,你靠我才出风头。”
阮时苒停下脚步,看着他:“那是事实吗?”
宋斯年与她对视,沉默半晌,忽然低声笑:“不是。”
他们之间的空气,悄然生了点不一样的意味。
可这种微妙,很快被打断。
第二天早晨,校园黑板报上突然出现一张匿名小字报,题目赫然写着:《文学社主笔的幕后推手》。
上面影射阮时苒的一切成绩,都是宋斯年暗中扶持;连辩论赛的胜利,也说是辩论队“故意放水”
,只为捧红她。
消息瞬间传开。
“真的假的?”
“我就说嘛,一个新生哪来那么大能耐。”
“原来是有靠山。”
流言像火星落进枯叶,烧得飞快。
文学社办公室,短女孩气得拍桌:“这是谁干的!
简直卑鄙!”
学姐脸色难看:“得赶紧澄清。”
冯丽娟在角落里,嘴角微微一翘,没说话。
阮时苒看着那张小字报,神色冷静:“澄清没用,越解释越显心虚。”
短女孩急了:“那怎么办?你就这么背黑锅?”
阮时苒抬头,声音低而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