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了,也没必要让他一直都是会试的主考官。
刘伯温笑盈盈的看着马寻说道,“你是无需当主考官了,只是我觉着会试之后,你恐要为文名所累。”
马寻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一首词罢了,用得着如此吗?”
刘伯温正色说道,“一首词罢了?你自己想想看,我大明还有词比得上《临江仙》?再久远一点,元时又有几首值得传颂的诗词?”
马寻仔细一琢磨也恍然大悟,怪不得朱元璋一个劲的在推波助澜,说到底就是为了让大明看起来不只是武功,现在也要考虑文治。
“元时还是有不少诗词不错,张养浩、马致远都很不错。”马寻就开口说道,“再说元曲,经典更是不少。”
刘伯温点头,随即说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朝都是有些文风,我大明现如今不知如何。”
明啊,四大名著当中占了三。
施耐庵大抵是刚死,不过罗贯中会完成他师父的遗作,还会写出《三国演义》。
不过刘伯温说的这些也确实有道理,每个朝代都是有着一些标志性的文学作品。
倒不是说元朝、明朝就没有好的诗,只是多一些好的诗词,那也算得上是朝廷在文教这方面取得了成绩。
刘伯温越看马寻越是觉得满意,“陛下的心意很简单,本来文官、读书人就难以归心,好些事情陛下也只能多用些法子施恩、招揽人心。”
马寻对此也是有些认知,不管是此前有意拔高衍圣公的位置,还是派出官员四处拜访不愿出仕的大儒等,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招揽民心。
马寻认真说道,“我知道还有些人想着往北边跑,想要去漠北吃风沙、饮马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