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楠离开村子的事情,只有王志勇、王超和周大山一家知道,他们本想要送送周若楠的,可周若楠拒绝了。她变卖了一些家里的器具,带着些零钱、自己的生活用品和秦婉娘的灵牌,天还没亮,就一个人向着沽城出发了。
进城后不过一天,周若楠便得到了卖报和送奶两份工作——因着要价比其他人低,还愿意比别人干得多。除此之外,她也得到了奶站老板的允许,可以晚上住在奶站的回收间里,只是她还得负责奶站每天的清扫工作。
虽然想想都知道辛苦至极,但好歹解决了自己在城里的生计和住宿问题,周若楠心里甚至有些乐观地想,她的新生活终于迈出了极为关键的第一步。
在忙碌和奔波之中,几个月的时间也就这样匆匆过去。
这几个月里,周若楠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打扫奶站,五点打开门等着送奶车的到来,六点便已经得背着满满当当的沉重奶箱走街串巷送奶,送完以后基本已经过了正午了,她也舍不得吃好的,每天买个馒头,啃半个当做午饭,剩下的就是晚餐。快速吃完,周若楠也顾不上休息,她得赶快跑到卖报点,领取自己当天的报纸,然后就又背着补丁摞补丁的卖报包,街头巷尾地吆喝着将报纸卖出去。
有时候她运气好,很快就能将报纸卖完,早早领了当天的报酬赶回奶站去;有时候报纸不好卖,她就得看准时间,背着重重的挎包,赶在奶站老板离开前回到奶站,又找机会溜出去,一直到报纸卖完。如果到深夜都没卖完,她就得等到第二天才能领取头一天的报酬,还要被扣除一大半。
周若楠在城里的生活就这样循环往复。她饿过肚子,被克扣过工钱,冒着雪送过奶卖过报,也硬生生扛过生病和发烧,她还遇到过蛮不讲理责骂她的客人,甚至笑脸相迎地接过向着自己面门扔来的空奶瓶子……
可是周若楠从来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也从未放弃过希望。纵然她省吃俭用,也只攒出几个零钱,但也会时不时地给自己加半个馒头,她甚至还心想,虽然没有长太多个子,但身体应该是更结实了,力气可是大了不少。
一月,寒冬来临,周若楠依然背着奶箱冒着寒风去远海区的安华巷送奶。远海区是沽城比较老旧的城区之一,道路错综复杂,订牛奶的客户又很分散,其他孩子都不大乐意接那边的活儿,后来周若楠干脆将远海区都包了,送完其他地方再送这里。
这天上午她本来已经送完了牛奶,下午报纸又卖得好,便早早回了奶站,没想到奶站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