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陈毅怎么都没想到,临时特委安排的交通员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
从直升机刚降落是的惊疑,
到知道这两架直升机是临时特委安排,来接中央分局的部分同志去上杭西潭基地开会。
苏区机关里面的同志们一下子轰动起来。一方面是因为中央专门成立临时特委来处理如今的局势,大家有了主心骨。另一方面看到临时特委还有这样装备,信心一下升了上来。
还多同志围着直升机瞧这瞧那。
停在井塘的两架海鹰轻型武装直升机,有两排座位,前排是驾驶舱,后排是四人坐的客舱。携带有四枚红箭6型对地导弹,两挺36毫米机关炮。
在缺少有效防空手段的1934年,海鹰武装直升机绝对是虐杀地面武装最有效的武器,可以说在直升机的支援下,任何封锁线都将像一张纸一般,轻松突破。
“老陈,你是留学生,见多识广,你在国外见过这种铁蜻蜓吗?”
陈毅早年留学法国,也很关注国外军事科技的发展。指着机关炮对毛泽覃说道:
“从没见过!你看,如果我猜的不错,这东西应该是巨型机关枪,口径明显比马克沁粗,这天上架起机关枪,你想想多厉害。”
毛泽覃一听吓一跳,这天上架起机关枪,这仗还怎么打?
用手摸了摸炮管,问机组人员:“同志,这真是机关枪?”
虽然互不隶属,特区军人对这些革命前辈都抱有敬仰之心。
“首长,这是k-36机关炮,你说的没错,跟机关枪差不多,一分钟能发射七百发子弹。”
“乖乖,一个营的火力都没它强。”
16:40分,项英再次与中央确认后,中央分局的同志登上了直升机。
16:59分,直升机降落在太拔乡西潭村前进基地。
此时的前进基地完全变了模样,两平方公里平整区域已经被划成三片,从太拔过来的方向临时架了一座简易钢桥,本来往西潭村的道已经被临时管制,所有人必须通过简易钢桥进入宽阔的平整区域。
通过钢桥第一片区是基地划定的等待区,在等待区靠山的一侧,部署有战地野外医院,及一个炊事班。
在第一片区和第二片区之间完全被栏杆分割,中间预留一百个通道。这是基地设定的身份快速登记及鉴别分流区,通过分流区,一部分人进入第二区域,渡口等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