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兵领上了一个盒饭。辣子回锅肉、去刺得鱼肉、番茄炒蛋、泡萝卜,半斤米饭。这顿饭,吃的川军个个眉开眼笑。吃完饭,每人领到一罐500毫升灌装啤酒,登上了轮船。
张旭东看到一地的破衣服,丢的到处都是的空饭盒,一次性筷子。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张旭东顾不上这群乌合之众,令人庆幸的是,接下来应该头痛的是马都军校,而不是他的北部湾特区。
1935年钦州属广东钦廉公署的一个县,此地东北部六万大山环绕,西北部十万大山横亘,地势险恶,是北部湾天然的屏障,南面面海,物产丰富,自秦以来就有人在此生活,不过,清末中法战争之后,此处就人烟稀少,现在还叫钦县。
北部湾特区管委会就设置在钦州,是原来县政府的房子。张旭东进驻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通告整个北部湾地区免税。
所有地主、农民、商人、工人、工厂主都不需要交税,他们可以自由的交易,只有向内陆出口,或者进口,才需要交税。出此之外,所有的海上运输、海上贸易、海上捕捞全部由北部湾管委会专营。整个北部湾海域实行军管。
这道政令让整个北部湾特区的民众欢呼雀跃,即使传统的渔民也不例外,因为他们都被北部湾渔业公司全部招聘,连捕捞船都被统一征收。
民国时期让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重税,有钱人还好,苦哈哈基本没有出头之日。特区的这道命令,瞬间解除了整个特区民众身上的枷锁。
同时,特区的六千多名驻军也为北部湾带来了市场繁荣。各种建筑材料,各种生活用品,各种蔬菜肉食,市场供不应求。军队的消耗是惊人的,北部湾特区的初期,经济上基本靠中央接济。
显然,这不是长久之计。北部湾的经济布局必须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特区的高层认为,基于北部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战略位置,发展港口经济是不合适的,这里的港口是深水良港,仅次于广州港。但是,它的落后交通和远离工业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适合成为贸易港。
因此,北部湾港口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特区在大陆的独占型军港,即使以后重庆至北部湾的铁路开通之后,也主要是为了运输攀枝花的钢铁资源,以及成为宜宾工业区的出口港。这决定了靠港口发展北部湾经济目前是不现实的。
同时,北部湾本身人口稀少,内需很少,想仿效上海依靠内需型发展模式也不合适。
特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