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驻守的岛屿还是很多的,也不怕没有事情干,白养人。
长达两个月的改编和控制占领区,在1936年中国新年之前,特区的军事力量全面提升。
有特区川军第7、8、9步兵师组成的第一集团军军长林夕,有第2、4、10、11师组成的第二集团军军长段勇,有第3、5、12、13师组成第三集团军军长李国栋,以及第6坦克师师长徐怀诚。一线部队总数超过了二十多万。
二线警备部队的兵力也差不多超过二十万。
基本满足了日益扩大的特区防务需要。
特区在印度支那基本控制了原属于印度支那的河内、老挝全部,控制区北于中国交界、西与暹罗(泰国)和英属缅甸交界,南边一直延伸到长山山脉的最南端,与法国控制区交界。
稳定军事占领之后,军管会对已控制区域下达了下述命令:
1、在控制区内没收印度支那联邦所有公共财产,没收所有法国裔个人及公司财产,没收与印度支那联邦政府合作的大地主、大种植园主的土地财产,可保留个人财产。
2、所有矿业资源归特区,已开发的矿山,需要重新登记,印度人及法国人的股权收归特区。
3、在控制区内税收参照特区方案,农业税全免,所有自耕农不纳税,失地农民可以向控制区政府申请耕种土地。
4、特区新华投资公司应尽快落实控制区内大型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尽快安排河内涉及民生的企业正常开业,并使没收的种植园等企业尽快复工。
5、控制区内,恢复开工的没收企业全部实施社会保障计划。
河内军管会的这些措施,顿时赢得了绝大部分人的支持。局势变得开始稳定。
其实,在特区军事占领的过程中,各方的势力都有跟军管会接触,军管会都未有任何明确答复,只是保持着一般接触。
涉及占领区地位问题和未来命运问题,都不是军管会的职权,那得由中央委员会决定。
现在整个控制区都在大张旗鼓的分土地和没收法国人印度人财产,哪有时间搭理这些代表着封建地主利益的阮朝代表,到是越共负责人和越国民党负责人得到了适当的接待。
不过也仅仅是接待而已,任何涉及到控制区的问题一个都没有给予肯定答复。只是对于他们在河内周边的武装被收编作了一些技术性的答复。明确而肯定的告诉他们1936年开始,任何在控制区内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