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l也没有白来,在参观特区的过程中与特区政府签订了一笔购车合同。
宋美龄对于特区的大巴非常感兴趣,认为南京政府需要这种车来联通南京和上海。这种特区之星舒适型大巴,坐起来安逸,跑起来平稳,如果放到南京上海这条线上跑,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特区之星高速大巴车,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特区专用的纯电动车,另外一种则是汽油动力车,特区对于生意当然不会拒绝。不仅提议在卖给南京政府大巴车的同时,低价帮助南京政府改造南京到上海和成都到重庆的公路路面,以适应高速大巴车的行驶要求。
这笔价值四千五百万法币的合同,特区不仅提供三十辆大巴车还赠送一辆1.5吨军用卡车和一辆tk-35a
i型轻型坦克作为赠品。并愿意低息贷款改造成都至重庆,上海至南京的路面工程。
特区给蒋夫人算过一笔帐,30辆车子放到上海到南京这条线经营,预计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按这个车子十五年的服役时间,效益还是很可观。特区非常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如果上海到南京运营成功,特区将向欧洲和美国推销这种公路运输系统。
特区很清楚,产品生产出来就是要消费掉的,不消费后续的生产就会出问题,市场就会饱和,就像这大巴车,按特区一汽公司现在的生产能力,最迟到1936年年底,就会满足特区自身的需求。所以,必须在1936年完成特区各型商业车型走向市场的渠道建设。无论如何宋美龄在国内和美国都是一个不错的推广人。
法币,这是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完成的币制改革产物,其核心就是纸币替代实物大洋。说实话,这钱再放个几年就会跟草纸差距不大,但是就1936年来说,他的价值市场是认可的。
能得到市场认可当然是有原因的,英国以贷款两千五百万英镑给南京政府,但是这笔钱南京政府拿不到,而是还放在英国,只是作为法币发行准备金,由英国监管法币发行,规定一法币等于1先令2.5便士。南京政府承诺无限制买卖外汇,这从汇率上保证了,法币的币制与英镑挂钩。这种做法同时也导致法币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在南京政府和英国政府谈判之际,特区早已经介入。美国是最后介入的,他见南京政府的法币改革进入了实质阶段,担心中国的金融全部进入英国的控制,也向南京政府提出,法币必须与美元挂钩。所以,最后南京政府与英美和特区达成的最终文本是,法币与英镑、美元、华元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