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朕将遣鄂木斯克主升天修道院修士大司祭普尔马科夫前往绥远主持神事,以慰鄙国臣民心灵,请予以协助……”
崔祖尧将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交付于使团的汉语版国书匆匆读了一遍,随即微不可查地撇撇嘴,将这封国书又重新封好,交给副手,保存于特制的公文皮包里。
这俄罗斯君主一大串又臭又长的头衔暂且不论,读罢让人不知所云,但看到国书上所写的具体内容,也是让人颇为无语,若是呈给陛下和内阁观之,多半会让众人失望不已。
俄罗斯人虽然应允秦国,大家相约出兵,夹击准噶尔汗国,竟然只派出了区区一千余武装士兵,这透着一股浓浓的小家子气。
逗谁玩呢?
这数十年来,我大秦与准噶尔汗国历次交锋,哪次出动的兵力不是数千人乃至上万人,而且其中相当部分部队还都是龙骑兵——嗯,齐国人将骑马火枪兵称之为龙骑兵,大秦仿效组建后,也沿用了这个名字。另外,在这些出动的军队身后,还有十数万杂役、民夫等后勤辅助人员,若是算上为这场战争而动员的内陆百姓,怕是有百万之众。
即使如此,我大秦还在库伦(今乌兰巴托)、达尔汗这两处荒僻之地分别驻兵一千二百余,北防渤海国,西防准噶尔。更不要说,为了掌控西域北部地区,花费巨大代价,筑堡建城十余座,迁民数万户。
据说,为了更好的控制西北边疆,陛下还有意将正在修建陇豫铁路(开封-西安-兰州)延长至嘉峪关,同时,还要规划拟建一条北京通往绥远的铁路。不过,这些工程太过浩大,远不是朝廷财政短时间内所能负担的,多半要分若干年,一点一点地将铁路延伸过去。
说实话,自乾元二十二年(1704年),由齐国商人投资的大秦第一条铁路--胶烟线(蓬莱-胶州)在众多争议声中建成通车后,朝廷上下很快便体会到这种跨时代交通工具的巨大好处。
尼玛的,太神奇了,近四百里的距离,以前走路至少要花十天,乘马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