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驶离草场公路,朝着市区方向行驶。车窗外的草场渐渐被夜色笼罩,只有远处牧民家的灯光零星闪烁。技术科的检测还在继续,一场与时间赛跑,仍在刑侦支队的实验室里悄然进行??每个人都在期待,这些小小的样
本,能带来案件侦破的关键转机。
与此同时,尸体已经运送回了刑侦支队,准备进行解剖。
下午3点,刑侦支队解剖室的恒温系统稳定在16c,比常规解剖温度低2c??这是张凯为减缓尸体腐败特意调整的参数。载着草场尸体的冷藏车缓缓驶入通道,两名工作人员穿着生物防护服,小心翼翼地将尸体抬到解剖
台上。尸体被密封袋包裹着,即使隔着透明袋,也能看到深蓝色工装裤上沾着的草屑和黑土,灰色短袖T恤的领口撕裂痕迹格外刺眼。
“准备解剖器械,先进行尸表检验,重点记录损伤特征和腐败程度。”张凯戴着双层乳胶手套,声音透过防毒面具传出,带着轻微的闷响。助理小林早已将解剖盘按顺序排开,镊子、手术刀、骨锯等器械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
他打开密封袋,一股淡淡的腐败气味弥漫开来??尸体腐败程度较轻,仅在腹股沟和腋窝处出现淡绿色尸斑,符合死后24-36小时的腐败特征。
“死者为男性,年龄初步判断35-45岁,身高178cm根据胫骨长度推算,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小林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尸僵分布于全身关节,下颌关节、颈项部、四肢关节僵硬程度达III级,按压时阻力明显,结合环境
温度草场日间平均20c,夜间15c,符合死后18-24小时的尸发展规律。
“
张凯蹲在解剖台旁,用手指按压尸体背部的尸斑:“尸斑呈暗紫红色,位于背部、臀部及四肢后侧未受压部位,指压不完全褪色,说明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