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六年的春天,当北京城内的国会正在热议改土归流的成果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域,一场新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哈密卫的城墙上,新任西域经略使杨荣举着望远镜,眺望着西边广袤的戈壁。这位以干练着称的文官,如今肩负着将大明势力真正扎根西域的重任。
\"经略大人,\"副将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商队,\"这个月已经是第三支被劫的商队了。都是刚出哈密不久,就在魔鬼城一带失踪。\"
杨荣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查到是什么人干的了吗?\"
\"手法很老练,现场除了几具商队护卫的尸体,什么线索都没留下。\"副将压低声音,\"但当地人都说,看到过黑衣骑兵,马鞍上的纹饰......像是帖木儿帝国的人。\"
这时,一名驿卒急匆匆跑上城墙:\"大人,兰州转来的急报!\"
杨荣展开密信,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信是内阁直接发来的,通报了两个重要消息:一是朱允炆在徐辉祖辅佐下,已在印度北部建立\"天顺王朝\",近期连续击败帖木儿帝国东部驻军;二是帖木儿帝国为此正在调整战略,意图在西域扩张势力作为补偿。
\"果然如此......\"杨荣喃喃自语。他立即下令:\"传令各卫所,加强戒备。另外,请哈密王速来议事。\"
哈密王府内,年迈的哈密王额敏忧心忡忡。
\"经略大人,帖木儿人这是要报复啊。\"额敏叹气道,\"自从天顺朝在印度连胜,西域这边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杨荣点头:\"所以朝廷才要加速推行改土归流。只有将西域真正纳入大明版图,才能有效抵御外敌。\"
\"可是......\"额敏欲言又止,\"西域不比西南,这里部族众多,还有不少蒙古部落。若是强行改流,只怕......\"
\"王爷放心,\"杨荣成竹在胸,\"朝廷这次准备了三样法宝:屯田、修路、办学。\"
他详细解释道:\"已在玉门关外规划军屯十处,可安置流民三万;从肃州到哈密的驿道下月就能通车;另外,第一批三十名教习已经抵达哈密,蒙学堂下月就能开学。\"
额敏闻言稍稍安心,但还是提醒道:\"经略大人切莫大意。西域最大的部落首领阿卜杜拉,最近和帖木儿使者走得很近。\"
就在杨荣积极布局的同时,西边五百里外的吐鲁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