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宁蹲在水渠边,用手捧起刚挖出的湿土,看着土粒从指缝间滑落,眼中满是急切:“照这个进度,还得三天才能把水渠挖到农田,可庄稼最多再撑两天,必须想办法加快速度。”
旁边的老农凑过来,指着不远处的山坡:“将军,那山坡下有处泉眼,只是水流小,要是能把泉眼拓宽,再修条支流引到水渠里,或许能先救急。”
黄宁眼前一亮,立即让人去探查泉眼,自己则带着一队士兵继续在水渠工地指挥,他脱掉外衫,拿起铁锹亲自挖土,手掌很快磨出了水泡,却只是随意用布包扎了一下,继续埋头干活。
士兵和百姓们看到将军如此拼命,也都干劲十足,原本需要半天才能挖完的路段,不到两个时辰就挖通了,夕阳西下时,探查泉眼的人回来禀报:“将军,泉眼确实能拓宽,只是
黄宁当即让人从军营调来了凿子和锤子,又挑选了十几个力气大的士兵,跟着老农去拓宽泉眼,自己则留在水渠工地,直到深夜才带着一身疲惫返回将军府。
次日天还没亮,黄宁就再次赶到工地,刚到水渠边,就看到远处传来欢呼声,老农跑过来禀报:“将军!泉眼拓宽了!水流虽然不算大,但能顺着支流流进水渠,已经有部分农田能浇上水了!”
黄宁顺着老农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股清泉顺着新修的支流缓缓流入水渠,水渠里的水位慢慢上升,靠近水渠的农田里,原本枯黄的庄稼似乎都恢复了些生机,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水渠中段有一段地势较高,水流根本流不过去,士兵和百姓们试着挖土垫高下游,却还是无济于事,大家都急得团团转,黄宁也皱起了眉头,围着那段地势较高的路段来回踱步。
陈先生这时也赶到了工地,看到眼前的情况,沉思片刻道:“王爷,不如我们用木桶把水从下游提到上游,再倒进水渠里,虽然费力气,但能解燃眉之急。”
黄宁点头:“也只能这样了,让大家分成两队,一队继续挖水渠,一队用木桶运水,务必让更多的农田浇上水。”
命令下达后,百姓们纷纷回家拿来木桶,士兵们也从军营里搬来了备用的木桶,大家排成两队,一队在下游舀水,一队往上游运水,水桶在阳光下传递,像是一条流动的银链,黄宁也加入其中,接过百姓递来的水桶,一步步朝着上游走去,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在干裂的土地上。
就这样坚持了两天,水渠终于全部开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