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朝廷无偿劳作。
每当有重大工程,朝廷便征召百姓服徭役,无需支付分文。
“原来如此,这真是个别出心裁而又切实有效之策。”
“灾荒年间,人心浮动,若能一边赈灾一边组织施工,无疑能更有效地安抚民心。”郭允道首先表示赞同。
“此法确实高明。”赵瑁轻轻捋了捋胡须,对“以工代赈”之策赞不绝口。
“确实如此,昔日我在山东赈灾,深知灾荒时期,民众朝不保夕,单纯发放粮食往往效果欠佳。若能辅以免税、免徭役等措施,则效果更佳。”
“而且,灾荒之地,盗贼横行,人心惶惶。灾民饱暖之后若无所事事,便易生是非,形成依赖。”
“这‘以工代赈’之策,实乃妙计,不知是哪位高人能想出如此良策。”
赵瑁身为地方官员出身,对于为政之道经验颇丰。
“以工代赈?”
老朱听到这话,顿时眼睛一亮。
“这法子以前有人用过吗?”
郭允道认真思考了一番,随后给出了肯定回答。
“现在听小胖殿下一解释,老臣顿时就明白了,只是以前没这个说法。”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相关实践,战国西门豹修漳水十二渠,此后各朝代多有运用。比如汉武帝治黄河瓠子决口,尤其是前宋时期,范仲淹范公在杭州任职时,纵民竞渡(鼓励民众举办龙舟赛),刺激消费;另一方面下令官府修缮官衙、仓库,招募灾民做工,以工酬抵赈济。”
“此外,范公还引导商人抬高米价,吸引外地粮商入市,最终平抑物价。此举既解决了灾民就业,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