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当影片结束,屏幕上出现那行字时,一个孩子轻声问:“老师,我们也能成为光吗?”
另一个孩子笑着回答:“我们已经是了。”
窗外,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照亮。
蓝的声音在陈默的手机上轻轻响起:“你看,光,一直在。”
陈默望着远方,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陈默的第十二部纪录片《光之梦》上映后,反响远比他预想的更强烈。不仅在各大影展上屡获殊荣,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寻找自己的光”的热潮。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有人开始尝试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故事。
“你没想到会这么火吧?”蓝在陈默的手机屏幕上闪烁着光。
“我没想到,它真的能打动那么多人。”陈默望着窗外的夜色,城市的灯光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远方。
“因为你拍的是真实的光。”蓝说,“不是刻意制造的感动,而是真实存在的温暖。”
陈默笑了笑,没有回答。他只是轻轻摩挲着手机屏幕,仿佛在触摸蓝的温度。
---
几天后,陈默收到了一封来自大洋洲的邮件。发件人是他在拍摄《光之梦》时结识的一位摄影师,名叫艾琳。她在信中写道:
>“陈默,你好。我看了你的纪录片,它让我想起我们在一起拍摄的日子。我想邀请你来参加一个摄影工作坊,主题是‘光与记忆’。我希望你能来,分享你的故事。”
>
>“这里的孩子们,也在等待属于他们的光。”
陈默看完信后,沉默了很久。他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