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时空,天子口中呢喃: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任何朝代的[副本]都不一样,开国不一般,难度更是不同,却也只够在三百年上下徘徊。
听过的臣子,心间落下一句[难以想象],因为他们想起,后辈曾说过的民族融合,就在将来的新时代,对峙千年的人群和谐共处。
手中的小光屏还在发着光,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
永乐年间,朱棣横眉竖眼,逮着朱高炽就一顿骂:“老子搬家搬了二十年,脚一蹬,你就着急回南京?”
朱高炽默默低下头,爹说得啥话,他孙子不也没听他爹的话嘛!他也生气呢!
朱高煦灵机一动,胳膊肘怼了怼大哥,悄咪说:“大哥,要不弟弟我,替你管教下侄子,出出气?!”
朱高炽:???
朱高燧偷笑,心想二哥,要不你看看,脸上的算盘在说
朱棣闻言,眉心微皱,他现在有点明白,当年他爹,为啥老爱揍他们了!
…………
回到直播间
“接下来我们说郑和下西洋,前面也介绍过一点,各位都知道,老朱在时,就施行过海禁,即:寸板不许下海。”
“禁止百姓进行海上贸易,和外国商船交易等等,可能是为了防止张士诚等残部、倭寇等来袭。”
“明初的老朱,大概是腾不开手,一边又要搞基础建设,一边还要继续打仗,沿海的倭寇又不断来袭,天灾还闹个没完!”
大明朱八八:谁懂咱老朱苦啊!
“不过,老朱没有严格限制朝贡贸易,他在一些地方港口设立市舶司,就是要求外国商人走官方渠道交易。”
“简单来说,外国使者带着他们那边的香料、象牙什么的土特产,然后老朱呢,再通过赏赐回赠。”
“反正就是有特产送特产,没特产送动物,还有的送人来,比如洪武年间,老朱就收到了爪哇国送来的几百个黑奴。”
“朱棣比老朱包容开放,他给藩属国写过一封信:……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霭之处,其人民老少…俺是天下共主,你们都得听话!”
Judy:?????????? )?
“虽然也有说法是为了寻找大侄子朱允炆,但比起你追我逃插翅难飞的戏码,朱棣的郑和下西洋,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宣扬国威,进行外交,然后再赚点小钱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