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的身份并不取决于你抽中的牌上写了什么,而取决于你抽中的是否是与其他人排面不同的唯一一张特殊牌!
拨云见雾!
然而,如果这一切成立,那么事情恐怕与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在林朔思考的同时,时间滴滴答答过去。
可可、绿茵与赛罗三人似乎因为什么事爆了争吵,风暴的中心这次并非绿茵,而是赛罗。
可可、绿茵难的点也正巧就是林朔先前的怀疑点:在赛罗对自己先前游戏经历的描述中,给人感觉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愣头青,头脑简单四肢达。
然而从这场游戏中的表现来看,不说他有多么聪明机敏,至少和“蠢”
这个字不沾边,他有在积极思考并且表自己的简洁,对不对暂且不论,可至少过程中的逻辑是比较清晰的。
也就是说,他在这场游戏中展现出的形象与他描述中自己在之前游戏中的表现形成了较大偏差。
赛罗当然不服气,他表示人都是会成长的,当时自己不行,不意味着现在的自己还是不行。
再说,如果他要故意造假,完全可以在更隐晦的地方动手,没有必要这种地方下套,否则这不是套路自己么?
如果是第一或第二轮有人力推赛罗的话,林朔恐怕也会跟一嘴,但现在的他完全没了这个心思。
因为,他知道,自己距离真相已经很近了。
假设自己先前的猜测成立,也就是说其余所有人拿到手的都是「卧底」,而自己是「非卧底」。
然而,游戏刚开始,拿到「卧底」卡的五个人也不知道这件事,他们第一反应肯定会觉得自己就是卧底,因此自己需要故事造假。
这本身是没问题的,因为规则中并没有说只有卧底才能故事造假,哪怕不是卧底,想编造故事也不是不行。
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
身为卧底,自己必须要造假。
然而,因为起初自己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卧底,所以自己的故事确实是真的,这中间绝对不会出错。
但这样一来,违反规则的自己不应该早就遭到惩罚了吗?难道自己在不知不觉间说了谎?
的确,他不知不觉间中招了。
他想起来了——
在自己说完故事主体内容、准备结尾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句:
「关于身份,我当然不是卧底」。
在这个游戏中,要求的不是说谎,而是弄假。
前者带有主观色彩,比如你记错了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