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信手而来,几乎没有任何思虑。而这一次的则大不一样,方天的思虑是,从浅到深,从直白到简单。从简单到复杂,以最系统的方式,为两个丫头构筑出一条修行之路。
这就要大费思量了。
哪怕是以方天今日的水平。做这项工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梳理容易,构建也容易,但把梳理和构建出的东西。以一种最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来。就真不是容易的事了。这很好理解,前世,华夏就有例子。
老子的五千言够直白的了。
但就是开篇的一句简介或者说楔子性质的“道可道,非常道”就让无数人抓瞎。
而如果没有识海威能,哪怕就是放在今天的方天身上,让他看二十年《道德经》,估计也看不出一套“我道六境”的修行法门来。
是以,现在的这个编写。让方天大为沉吟。
体系构建是第一步,这自然不用多说。
由浅入深、主次安排。是第二步。
这两步都是内容上的准备,对于方天来说,大概花个十天半月的时间就行了,甚至缩减一下的话,三五天都成,但当然,根本没必要缩减。让方天大为斟酌的,是语言上的安排。
安静,还是宁静,一字之差,就可能意味着层次上的大为不同。
清净,还是清静,同样是一字之差,也就可能导致修行法门上的南辕北辙,真正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别人是怎么弄修行典籍的方天不管,但在他这里,容不得一丝含糊,更容不得任何的“高深莫测”。再怎么高层次的东西,都要尽可能的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了这个决定,方天就真正忙了起来。
也是因为这个决定,方天第一次三不五时的进驻在识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