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远急匆匆奔至书桌前,掏出一个本,将自己的感悟记了下来。
孔哥看着顾远激动状似疯癫的一幕,也露出了笑容:“范进中举啊这小子。”
吐槽完,又感慨道:“还得是有个老师啊。”
……
在有了方向后,顾远不再焦虑,而是更真诚地去融入他们,试图去与他们建立信任。
在这期间,顾远按照唐老的叮嘱,成功找到了数位阿国的流亡学者,诚恳地邀请他们成为自己的文化顾问。
“你为什么要写我们的故事?”
面对这样的疑问,顾远总是真诚地回答:“我想用我们都能理解的情感,告诉他们,你们失去了什么,又在坚守什么。”
“我不是在替你们发言,我是在为你们已经发出的,却未能远播的声音,找一个更大的喇叭。”
有的人嗤之以鼻,但有的人愿意相信顾远。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信任的建立,顾远开始尝试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他会去了解战前喀尔的日常,与老人闲谈过去的时光。
也会谨慎的提及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及阿国那两种人关系的复杂性。
他的笔记里记满了具体的细节。
每晚回到难民营外的小房子,他都会先请文化顾问先审核一番:“任何您认为不真实、不得体的地方,请务必指正。”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在书籍真正动笔和定稿前,顾远还有别的安排。
并且进展到了这一步,顾远的目的也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