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你们看过之后就会什么都不记得。
其实很多历史文作者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们在历史里面加了系统,加了美色,加了现代人的做法,加了很多梗。
这就是像是我也对小白历史文做分析一样,白有白的道理,读者订阅有他自己的原因。
谁说冲动消费就不是消费呢?
我现在都尽量克制不写背景介绍,不掉书袋,不写那些文绉绉的东西,就是因为这个。
去粗取精,去繁取简,去伪取真,在历史里面讲政治!
我的原则,就是尽量让更多人读者,通过极为简单的描写和朴实易懂的语言,去了解历史构架里面的本质。
如果有人说我写的这是小白文,我只能说,赶紧的多读读正经书吧,别看小白文混日子了,这样的思维水准在社会上混日子,已经是非常危险,属于是那种经常“被大局”的人。
这真不是开玩笑的。
实际上我虽然已经写得无比的白,但很多内涵其实读者压根没看出来!这本书我已经是尽最大努力在写得简单易懂了。
不同的人认知程度也不同,也会成长,甚至还会衰退。所以很多时候我也感觉很无奈,只有能看懂的人,才能跟我同路而行。即便是我出于想多赚钱的原因,多去挽留某些读者,也是在做无用功。
我每写一大段就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加入我思考的成果在里头。
就像是我们看到一句“适才相戏耳”,觉得很古文化,其实古人压根不这么说话呀,这是《三国演义》编剧想出来的“戏言”。
你说这是历史,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甚至只是一种感觉。它很好,但他不是绝对的。
这就是有人骂我卖号的原因,我还是那个我,只不过一直在尝试把复杂的历史脉络,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尽量写得简单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