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苏轼遇到了麻烦,礼部大手一挥,让手头没活儿干的青年官员全体去帮忙。
既然官廨挤不下,那就腾出来文庙好了。
学社也不要办成私社,苏大学士么,必须是礼部的招牌,这个背书咱们给出了。
批一块地方,纸张笔墨全管,顺便塞进去一批青年学子,加强素质培养。
户部一看,礼部他抢生意啊,人家苏子瞻前一阵子刚发表了《关于土地的研究》,现在又上了《农事八篇》,妥妥的是户部人才,将来是要接掌户部才对。
去什么文庙,那地方只是宽敞,又没有房舍。
咱们户部不缺地方,挑最好的,找一处酒楼腾空,专门给苏学士办公。
人不能光学习不吃饭,送过去三千斤白米,另外弄几百斤腊肉。
以后每月提供经费两百贯,学社的研究成果,咱们户部要第一时间知道。
抢人大战一触即发,连宫里都惊动了。
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官家赵顼都在打听,这苏轼真要停妻再娶么,咱们皇家有没有这个福分,招苏轼当驸马?
哦,办学社啊,研究什么的?
新法推行,改革弊政...
也行吧,都是好事儿...
这也得支持啊,这么多文人聚会,是不是得需要场地,咱们皇家有七八处园子呢。
去跟苏轼说,只要不选太庙,其他地方随便挑。
就一个要求,能不能加收几个宗室子弟。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