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自己便拿出一番姿态来,像当年一样,与他辩论一番。
-
他向苏府递了邀帖,苏浩年接得倒也痛快。
第二日上午,他约着他,在如今京中文人墨客聚集的茶楼相见。
最顶层的雅间,按时被引进了屋内。
盛若起身,举恭敬地扶着他在主座上坐下。
“感谢老师今日能赴学生的约,学生心里十分高兴。”
苏浩年一身灰白色长袍加身,气质庄重儒雅。虽脊背微驼,周身却自带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
坐下后,他看了看雅间内不俗的环境。
“约我聊天,倒也不必到这么高贵的地方。石桥下,淮河边,陋巷茶肆,话若投机,有一方坐处就行了。”
盛若举道:“老师多年不在京城,我只是想让老师也感受一下如今京城这浓郁的文人氛围。如今,京中文人墨客越发地聚集,好诗,好词,好文章更是越来越多,丰富了大乾的文坛。我想老师一定很愿意看到这样的景象。”
苏浩年:“文化氛围好,自然是好事。”
盛若举感怀道:“犹记得当年,我初到京城,当时被人欺负,是老师救了我。后来我与老师相谈甚欢。
当时我遭遇困境,是老师一直鼓励我,让我重拾信心。我们畅谈古今,论道经邦,我在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现在想想,若是没有老师当年的提点和栽培,我定没有如今这等成就。”
苏浩轻轻摇了下头。
“我说了,你我之间并非师徒。且你成就几何,也与我关系不大。你能做上太傅,封国公,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呵,想想若我这些年一直在京城,你没准也不会有今天的位置。”
&n